養(yǎng)殖場廢水處理工藝設備
1、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良工藝法:包括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延時曝氣法、AB法、A/O法、A2/O法、氧化溝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2、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塔濾、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觸氧化法等;80年代所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所使用的基本上是傳統的活性污泥,90年代以來,各種改良的活性污泥工藝取代了投資大、占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的傳統活性污泥法,其中氧化溝法、接觸氧化法等。目前又有很多種名稱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在小規(guī)模地應用于污水處理工程、但總的處理原理實質上都是在厭氧消化、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工藝上演變而來,采用該類工藝,相對來說需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因為每一種新生事物都必須經過*的生產實踐經驗的結果后方能得到進一步推廣與應用。因此,為保證本工程運行、管理、處理效果等各指標都能穩(wěn)定地達到預期處理目的。
養(yǎng)殖場廢水處理工藝設備
考慮到本工程處理的廢水中固形物糞便、膠體污染物的水質特點,廢水經現有預處理池攪拌、固液分離器、沉淀池,將廢水中大部分大顆粒雜質隔除后,為后續(xù)的處理單元提供相對穩(wěn)定的水質條件,在池中經調解水質水量后由提升泵將廢水提升至溶氣氣浮機。
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為溶解性有機物和非溶解性物質(即SS)和膠體污染物。廢水中膠體離子污染物和細微懸浮物的粒徑分別為1~100nm和100~10000nm。由于布朗運動、水合作用,尤其是微粒間的靜電斥力等原因,膠體離子和細微懸浮物能在水中*保持懸浮狀態(tài),靜置而不沉。因此,膠體離子和細微懸浮物不能直接用重力沉降法分離。
為了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COD和BOD5,去除污水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yǎng)鹽及某些非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濃度,必須首先投加混凝劑來脫穩(wěn),破壞它們的穩(wěn)定性,使其相互凝聚為數百微米以至數毫米的絮凝體,才能用沉降、過濾和氣浮等常規(guī)固液分離法予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