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課題的基本要求至少有四個,即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可行性和推廣應用性。關于創(chuàng)新性的重要性很好理解,誰喜歡東施效顰、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文章?誰不想標新立異,“國內外尚無類似報道”?可對于病理科醫(yī)生尤其是基層病理科醫(yī)生,采用免疫組化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科研,似乎免為其難。其實如果調整一下思維角度,難者也就不難了
方法之一:采用新抗體,這是zui簡單的辦法。如金屬蛋白酶MMP-9抗體是一種新抗體,其抗原MMP-9與腫瘤侵襲和轉移有密切關系,但采用此抗體和免疫組化研究腫瘤侵襲、轉移的文章國外少見,國內尚無,讀者不妨一試。
方法之二:舊抗體新用途。比如關于凋亡及其相關因子表達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的研究,國內外有大量報道,而關于其非腫瘤疾病的關系的研究,卻報道很少,有的甚至迄今未見報道。如果你將P53、bcl-2、c-myc、Bax、ICE等凋亡相關基因蛋白抗體用于非腫瘤性疾病研究,一定會獲得新發(fā)現(xiàn)。再比如,P-糖蛋白抗體絕大多數(shù)用于腫瘤耐藥性研究,卻極少用于非腫瘤性疾病的研究。正常肝、腸道、腎等均表達P-糖蛋白,在非腫瘤性疾病時這種表達有什么改變,這種改變又有什么意義,迄今尚未了解,讀者也不妨在這方面施展你的身手。
方法之三:同時應用多種抗體進行普通免疫染色或雙重免疫染色研究二種或二種以上抗原的協(xié)同表達,只要這幾種抗體選用合理,也比較容易獲得新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