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濰坊天一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
閱讀:296發(fā)布時間:2017-2-23
閱讀提示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一種好養(yǎng)生物膜法,與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相比,它不會出現(xiàn)污泥膨脹,且具有污泥量小,易于管理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工藝中。在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污水的運行過程中,有多種原因可能引起處理效果下降。本章節(jié)總結了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污水中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希望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問題1:工業(yè)廢水在利用生物接觸氧化時,應該不應該控制進入的有機物濃度,大概在那個范圍?
回答:
(1)*取決于你對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觸氧化后直接排放,應該要控制進水有機物濃度的,此濃度控制多少取決于你的接觸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運行中積累數(shù)據(jù)得出你的接觸氧化池處理效率,以此判斷其可能的zui大抗有機負荷能力。
(2)對于生化處理系統(tǒng)而言,不但要控制進水有機物濃度,還需要維持進水有機物濃度的穩(wěn)定,避免進水有機物濃度波動過大。
問題2:所見過或者調試過的接觸氧化處理效率zui大的為多少?zui少的為多少?應該有個數(shù)據(jù)范圍吧?假設出水為一級標準,那么這個進水有機物濃度的范圍就出來了,當然這個沒什么普遍性。
回答:
(1)穩(wěn)定運行時,接觸氧化處理效率約60%~95%,這個根據(jù)其在工藝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質有關。
(2)通常在處理工業(yè)廢水,尤其是制革、染料廢水時,處理效果較低。
(3)接觸氧化處理在處理1000~1500ppm左右的進水COD濃度時比較合適。
(4)通常為了保證出水水質,不會單獨設置接觸氧化池,而是會配合二沉池或活性污泥法。
問題3:接觸氧化法適合低濃度的有機廢水嗎?
回答:
(1)生物膜法的特點中有一點就是看沖擊負荷能力強,也就是高負荷對生物膜的損毀程度較對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要小。為此,工藝搭配上多半是膜法放在活性污泥法前面進行串聯(lián)運行的。
(2)低負荷方面,如果僅僅是為了出水有機物濃度再一步降低而已的話,確實接觸氧化法比活性污泥法穩(wěn)定,因為活性污泥在低負荷狀態(tài)下更加不易維護,而生物膜法可較好的適應。
問題4:牛仔廢水,工藝是物化,水解酸化,接觸氧化,現(xiàn)在接觸氧化池SV30有85%,DO2~3mg/L,進水COD600mg/L左右,出水COD150mg/L~200mg/L,現(xiàn)在二沉池上面漂浮很多泥,很細。因為在調試培養(yǎng)期間,已經有一個半月沒有排泥,每天進水量350~400t,池容積350m3。鏡撿發(fā)現(xiàn)絲狀菌較多,菌卻數(shù)量很少。 請問這種情況是否是污泥老化嚴重,并且出現(xiàn)污泥膨脹?想采取多排泥、加大回流并多投加營養(yǎng)(尿素、磷肥、生粉)的措施解決。這樣是否有效?排泥的量大概多少?每天排多少排幾次合適?
回答:
(1)浮渣產生與絲狀菌膨脹有關,其機理是絲狀菌膨脹后導致夾帶氣泡能力上升,由曝氣導入的氣泡即可夾帶污泥上浮。對策還是在絲狀菌的控制上,有條件的重新培養(yǎng),否則進水水質成分單一,需改變以達*目的。
(2)當然各工藝指標控制合理,也可帶絲狀菌狀態(tài)穩(wěn)定運行,只是抗沖擊負荷能力偏弱。
(3)工藝方面保持F/M值得合理范圍,曝氣區(qū)不留死角。營養(yǎng)物質檢查后合理投加須考慮,另外,不論何種情況,*不排泥是不行的。
問題5:在相關書籍上看到接觸氧化池在進水COD超過800mg/L時處理能力明顯下降,是這樣嗎?
回答:
(1)不能一概而論。進水濃度高了,出水濃度自然也會相應的升高,當進水濃度高到一定程度后,自然會導致出水超標了。
(2)高過800mg/L的COD,處理效率是否變差,應該和進水可生化性、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停留時間、運行管理、負荷穩(wěn)定性等因素有關。
問題6:接觸氧化法,掛填料的,與活性污泥法在SV30上可以一樣嗎?有人說指點說接觸氧化池SV30應該達到30%,但是兩三個工程除了一個食品的水可以達到15%,印染水和啤酒水都清得很,根本沒有泥沉積。個人覺得接觸氧化法,生物應該掛在填料上了,不應該看SV30了吧?
回答:
(1)生物接觸氧化法通常不設回流,所以,池內活性污泥濃度是無法提升的。
(2)如果設置了回流,活性污泥和填料上的生物膜將共生,這樣的話會增加生化系統(tǒng)的抗沖擊能力;如果進水有機物濃度不高的話,就沒必要促成泥膜共生了。
(3)兩者也存在著競爭,故而在操作上會相對變得復雜。
問題7:如果通過出水去除率判斷的話,時間是否需要長一些(實驗結果曲線反映)?原來纖維填料顏色比較白,現(xiàn)在顏色深了,變成深綠的,附著的蟲也較以前多,這樣能否判斷掛膜成功?另外,接觸氧化池掛膜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投加什么養(yǎng)料?
回答:
(1)進水底物濃度滿足要求,供氧跟得上的話,營養(yǎng)劑充分,無須特別投加什么即可保證掛膜成功。
(2)生物膜出現(xiàn)綠色,說明部分藻類已在膜上生成,可以認為掛膜基本成功了。
問題8:在填料上面的生物膜,這兩天多起來,不過好像又不像,滑滑的都不知是什么,絲狀的,半透明。泡沫問題解決了,減少進水,還用人工把撒過消泡劑留下來的表面給弄掉,排排上表面的水,黏性的碎泥太多了。二沉池水很渾濁,都是絲狀的東西,也像是彈性材料上脫落下來的生物膜;SS肯定和進水的時候有的一比,估計還比進水高,會不會是絲狀菌膨脹?纖維材料接近池底的那些發(fā)黑,是不是供氧不足?還是因為短流問題導致(上進上出的設計,而且長方形的寬進寬出)?
回答:
(1)填料底不發(fā)黑不見得就是供氧不足,可能供氧不均勻,具體檢測DO可以確認。
(2)填料上的滑滑的、透明的生物膜多半可能和廢水性質(工業(yè)廢水)有關,我想也是過渡時期出現(xiàn)的,等操作參數(shù)穩(wěn)定和正常后會減少,同時,DO降低也可以加速其消失。
(3)出水渾濁也和生物膜脫落后被打碎有關,畢竟生物膜不像活性污泥可以直接絮凝的,生物膜打碎后就不能絮凝了。
(4)及時撈出浮渣還是需要的。
(5)消泡劑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使用。
問題9:生物接觸氧化池被養(yǎng)的沒泥了,只有少部分生物膜還在纖維填料上,在水中發(fā)現(xiàn)有脫落的生物膜。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加泥還是重新培養(yǎng)?
回答:
(1)如果接觸氧化池沒有泥了,出水指標還達標的話,依靠掛膜就可以了,沒必要擔心。
(2)如果接觸氧化池后的沉淀池沒有設置回流到接觸氧化池的回流系統(tǒng)的話,那接觸氧化池培養(yǎng)出穩(wěn)定的活性污泥就變得不可能了。
問題10:生物接觸氧化池,因為活性污泥培養(yǎng)沒了,只有填料上的膜了,現(xiàn)在脫落也比較嚴重,曝氣情況下曝氣池水中都是脫落下來的膜絮體,二沉池也有這樣的絮體。正在嘗試著找到適合的水量,現(xiàn)在出水的泡沫是乳白色細小泡沫,有點黏性,不容易破碎,成團時表面都有脫落下來的膜(細小污泥)附著在上面。這個泡沫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1)按照泡沫性狀,看看是否是負荷太高了。
(2)因為膜有脫落,相對負荷就高了,如此會產生這類泡沫。
(3)穩(wěn)定操作后,生物膜恢復,泡沫就會減少。
問題11:接觸氧化工藝,zui近工藝正在提升濃度階段,由于業(yè)主的原因,進水濃度很低,COD都在100左右(設計是600),而且還是顯綠色的。廢水含有少量鉻。請問:
(1)在水中鉻與綠藻的顯色怎么分辨?現(xiàn)綠色的因子還有哪些?
(2)如果進水濃度比較低是否導致膜會脫落(即使在我把暴氣壓得比較小)?(因為自由掛料上的膜有一天看了兩次,上下午情況差好遠,脫落了不少,有點懷疑是人為的機械脫落,因為我見過大手大腳看膜的人)
(3)現(xiàn)在的進水很少營養(yǎng),我每天加一包面粉(池容1000立方),N P少量。水量提高到一半,希望帶著細小的懸浮污泥,沉淀池的泥每過段時間回流到兼氧。對這樣的運行有什么建議?
回答:
(1)含鉻的話是可以顯示綠色的,和藻類的區(qū)別是,藻類顯綠色是局部的,沒有攪拌的情況下基本在液面,而含鉻則整體顯綠色。另外通過顯微鏡可以看到藻類的,你的水質我想是不會有藻類的,畢竟要生長條件的。
(2)進水濃度低,原來的膜會發(fā)生剝落的。
(3)可以加些底物來提高進水濃度。
問題12:請問接觸氧化法對氨氮的去除效果怎么樣呢?水力停留時間要多長才合理。我現(xiàn)在調試的這個廠設計的停留時間為7小時,出水氨氮去除率低,進水的COD在100左右。
回答:
(1)影響氨氮去除的因素不僅與水力停留時間有關,但水力停留時間7小時也可以,如果可以延長到10小時則更好。
(2)另外,接觸氧化法對氨氮去除本來也不高的。如果是泥膜共生的話,可以減少排泥,以便提高氨氮去除率。
問題13:采用A/A/0法、CASS法處理廢水的時候F/M=0.05-0.15之間比較合理,這主要是為了提高泥齡,保證硝化細菌的存在。如果采用接觸氧化法那么F/M能不能提高,提高到多少范圍合適?
回答:
接觸氧化法,以生物膜為處理主體,通?;旌弦簝戎挥猩倭康挠坞x細菌,因此,不存在F/M值一說,有的系統(tǒng)設有回流功能,會在生化池內形成活性污泥,為此,就會出現(xiàn)既有混合液活性污泥,也有填料上的生物膜,兩者共同處理進水的有機物。如是這樣的話,F(xiàn)/M沒有太大意義,通過回流的調整可以間接的調整混合液微生物濃度了,該種做法常見于負荷增高后的系統(tǒng)改造后。
問題14:接觸氧化法受到負荷沖擊,處理效果下降明顯。膜片上的活性污泥變得灰色,手感很澀,沒有了以前的粘性。有沒有什么方法在不減少處理量的情況下,加快膜片上污泥更新的方法?
回答:
負荷沖擊。說明是微生物量較之進水底物濃度而言顯得不足,為此可以提高曝氣量來促進微生物繁殖,由此達到負荷平衡。
問題15:接觸氧化池內的活性污泥都象加過藥一樣呈大片的絮體狀,以前沒見過這種情況,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污泥擾動不足,出現(xiàn)絮凝的話,可能會發(fā)生你說的情況。所以,要看看攪拌或曝氣是否充足及死角問題。
問題16:工業(yè)廢水在利用生物接觸氧化時,應該不應該控制進入的有機物濃度,大概在那個范圍?
回答:
(1)生化處理都有處理上限的,超過了在處理效率一定的情況下,必定出現(xiàn)出水指標上升,導致超標。
(2)如果你的生物接觸氧化后直接排放的話,進水濃度COD2000以下為好,如果過后面還接了其他生化處理,此處接觸氧化僅僅是降低負荷的話則,COD3500也可以。
問題17:剛到一個印染廠污水處理站2周,廠里印染廢水中水回用處理工藝為:集水池(100m3)→調節(jié)池(1100m3)→接觸氧化池(1600m3)→沉淀池(500m3)→氣浮機→活性炭過濾器→清水池。該套系統(tǒng)已經運行了7年多,冷卻塔,風機等都有些老化了,zui初設計水量為3000 m3/d,進水COD為300mg/L,出水COD<150mg/L?,F(xiàn)在水量一般為1000m3/d,連續(xù)測試了一周,發(fā)現(xiàn)進水COD在500~700mg/L左右,聽說高的時候達到800~900mg/L,剛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出水水質還不錯,但是沉淀池每天都有大塊的灰白色污泥上浮,我感覺是剩余污泥過多(原來的現(xiàn)場操作人員一直將污泥回流泵24小時開啟,回流到調節(jié)池),我來了以后連續(xù)5天每天早上排泥1小時,回流泵還是一直開啟,近幾天發(fā)現(xiàn)接觸氧化池的污泥越來越少了,回流泵回流的基本都是清水了,現(xiàn)在接觸氧化池zui后1格(設計是分了共3格)和沉淀池的水都變黑了,這幾天進水COD500左右,出水COD300左右,沉淀池出水顏色越來越深,并且有一些小顆粒污泥和水一起流走了,現(xiàn)在出水看起來像醬油,處理效果是越來越差了,大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是污泥排太多了,還是曝氣量不對?(期間曝氣量我也有調過,由于風機變頻器上已經看不到頻率數(shù)據(jù)了,現(xiàn)場又沒有DO測試儀,現(xiàn)在也不知道氣量的變化情況)。我在6月29號下午5點向調節(jié)池投加了1包葡萄糖、半包尿素和半包鈣鎂磷肥,這樣能快速培養(yǎng)出一些污泥來嗎?
回答:
(1)原來回流到調節(jié)池,其實很快也就流到接觸氧化池了。當然在調節(jié)池一部分污泥會解體,這樣通過壓濾機后排出的干污泥就會變少,這個也是減少污泥產生的方法之一。
(2)你的出水顏色發(fā)生變化,由于你是印染廢水,所以,要看看是否進水就是黑色的,所以導致出水黑色,因為有的印染廢水顏色生化系統(tǒng)是無法去除的。
(3)至于你每天排了1小時泥,是否導致了污泥濃度降低,要看看你排泥的混合液污泥濃度和流量是多少,以此來推算排泥一小時會降低總活性污泥里量是百分之多少。
(4)投加葡萄糖、營養(yǎng)劑來促進污泥濃度恢復沒有問題,但投加量和比例要核算好。當然你的系統(tǒng)是接觸氧化法,有生物膜在,去除率可以保證的話,污泥不回流也可以的。因為你的進水量只有1/3,也就是停留時間是設計值3倍,那么,緊緊靠生物膜也有可能可以達到處理效果的,這樣活性污泥就可以不回流了。
(5)可以做個SV30看看,來判斷目前的性狀。
問題18:我的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非常渾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做沉降比上清液還是很黃??!高負荷,低負荷,污泥老化,還是其他?該采取什么措施呢?
回答:
如果是突然發(fā)生的話要看看是否進水含有有毒物質,導致污泥迅速解體,由于去除率也大幅降低,這個可能性是有的,有條件的話,顯微鏡看看原生動物是否消失或活動大幅減弱來驗證。如果是的話,除了消除源頭有毒物質流入影響還要加大排泥,提高新污泥的產出來加快系統(tǒng)恢復。
問題19:我剛實際接觸廢水處理不久,請問用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時應該注意的地方,或者說應該控制的工藝參數(shù)是什么?
回答:
(1)生物接觸氧化法也是生化處理的一種,運行時可??吹侥嗄す采鷣硖幚韽U水的,是否可以泥膜共生取決于生化池后段是否設置了二沉池進行污泥回流,否則,污泥沒有回流的話,生化池無法出現(xiàn)泥膜共生。如果僅僅接觸氧化法的生物膜法處理,一般后段還有進一步深化處理的設施,這樣的話,其運行時要和后段綜合考慮。
(2)單就接觸氧化法重是點關注膜的厚度和脫落情況。因為厚了和薄了處理效果都會降低。如果膜厚了,可以清理或加大曝氣。 如果是泥膜混合的話,那么可以參考活性污泥法工藝操作,并且對膜的要求可以降低些,重點在共生的活性污泥上,泥膜共生通??梢蕴岣呦到y(tǒng)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對脫氮也有一定好處。
問題20:我廠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生活污水,前階段出水一直還不錯,這兩周以來,出水氨氮,總氮從開始的偶爾超高到現(xiàn)在的去除率只有50%以下,我們加大了曝氣量的同時適量減少了回流,但是沒有明顯好轉,反而生物曝氣池面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黃色泡沫,厭氧池,回流池水面上也結了很厚一層浮泥,而且二沉池也有大量污泥上浮,在通過大量排泥后,浮泥和泡沫大約消失了一天的樣子又重新集結.且類型相同,目前生物曝氣池內的活性污泥濃度只有2800的樣子,要說這濃度不算高,為什么還會這樣?對活性污泥鏡檢發(fā)現(xiàn),盾纖蟲從原來正常時的一視野很多變?yōu)閹讉€視野也能找到一只的情況,活性看起來倒還還不錯,鐘蟲、累枝蟲、輪蟲數(shù)量和活性與原來正常時相似。SV30有20%左右,污泥沉降迅速,但上清液不算很清澈也不混濁,里有細小絮體懸浮,2-3小時后污泥會整體上浮。。 結合鏡查及沉降試驗結果來看很矛盾,污泥沉降迅速、上清液有細小絮體懸浮且曝氣池內有棕黃色泡沫似乎有污泥老化的現(xiàn)象,盾纖蟲數(shù)量減少似乎又是污泥負荷增大的表征。(由于鐘蟲的存在就沒有往污泥中毒的方向上考慮)二沉池污泥和沉降試驗污泥上浮說明硝化作用是明顯的,但實際氨氮的去除率卻只有不到50%。是亞硝酸鹽、硝酸鹽聚集造成的影響?但出水總氮zui高也就34mg/L的樣子。如何恢復出水水質,如何改善和杜絕浮泥、泡沫等異常情況的出現(xiàn)?
回答:
(1)夾雜氣泡上浮,可能是污泥濃縮池排泥不及時,導致污泥反硝化所致。
(2)另外,三十分鐘前沉降比是百分之八十,那么多久后是百分之五十五了,畢竟沉降比是隨時間逐步變小的。
(3)你的對策有些問題,首先加大排泥,污泥負荷升高,氨氮去除就會降低。 其次,減少回流,反硝化就會降低。 所以,你的對策是加大排泥,但要根據(jù)負荷來決定排泥量。
(4)生物相提示的也是污泥負荷變高了。污泥負荷高,氨氮去除就會降低了。
問題21:我廠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效果一直不好,前階段將生物接觸池的半軟性填料換成了組合式填料,采用脫水污泥培菌,目前看到填料上有少量生物膜形成,但發(fā)現(xiàn)組合式填料上凝結了很多的纖維團,(不是組合式填料上的纖維,是污水中帶的毛發(fā)、紡織物纖維團),加大曝氣量對其沖刷后也沒有什么轉變.這是不是所謂的堵料?這樣的情況對生物膜的生長有沒有影響?如有影響應該如何處理? 我廠目前是泥膜混合的方式處理污水,打算通過逐步減少活性污泥濃度的方式來完成生物膜的培養(yǎng),這樣的思路正確嗎?培養(yǎng)生物膜還有哪些快速有效的方法?
回答:
(1)*解決進來的無機雜志流到生物膜導致長在生物膜里面,的方法是原水要經過物理篩除處理,如粗格柵加細格柵。這類東西,是會影響生物膜的處理效果的。
(2)正常生物膜處理效果不在厚,反而定期自動剝落的話,其處理效果好。應急處理的話,可以放低液位,用高壓水沖洗看看效果。
(3)泥膜共生,如果后段有二沉池的話,我建議降低活性污泥處理的比重,可以繼續(xù)保留的。生物膜培養(yǎng)的話,受天氣影響和水流切力影響較大,如果目前的天氣,水流流速不是太大,培菌作為生活污水來說,是比較快的。
問題22:接觸氧化池上的生物膜有好氧的、兼性的、厭氧的,那它可以用MLSS這個參數(shù)嗎?如果可以要什么測定或什么來表示?跟活性污泥法中的MLSS有區(qū)別嗎? 另外在上面有說到“硝酸菌被抑制,無法及時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結果”導致亞硝酸鹽積累,想問一下一般具體有幾種情況會出現(xiàn)硝酸菌被抑制的現(xiàn)象?
回答:
(1)生物接觸氧化法的污泥濃度和活性污泥法是有區(qū)別的,前者如果沒有二沉池污泥回流就沒法測mlss了。如果有回流,雖然可以測污泥濃度,但是,參與有機物處理的還有生物膜,所以要考慮進去的。
(2)至于亞硝酸鹽積累,原因較多,如進水氨氮過高,就會來不及轉化為硝酸鹽,導致亞硝酸鹽積累。
問題23:我們是制藥廠污水,一天300噸左右,生物膜接觸氧化法,設計進水COD<2000PPM,實際來水COD<2000PPM,主要是生活污水較多,這幾年運行一直穩(wěn)定。 近半年車間擴產,進水COD變?yōu)?000PPM,生活污水占得比例大幅減少,污水中主要含DMF、苯、醇類,艱難運行了2個月,微生物全死了,估計中毒了。 一個月前拉污泥重新生活污水廠污泥培養(yǎng),現(xiàn)在SV30在18%左右,走水量100噸一天,鏡檢有快速游動的橢圓形、小豆子形狀的蟲子(什么蟲子呢?),線蟲也不見了,更無其他動物,出水很渾濁。 聽說生物膜接觸氧化只能處理1000~1500PPM的污水,現(xiàn)在*讓我們每天只處理100噸、COD是6000PPM的污水,老師您覺得這樣行嗎?怎么做出水能變清了呢?鐘蟲怎么不見呢?
回答:
1.工藝僅僅是生物接觸氧化發(fā)的話,6000的COD,即使去除率是80%,出水COD還有1200的。
2.目前你的生物相來看,還是處于負荷高,菌群增長的狀態(tài)。
3.如果要出水清澈,需要削減進水負荷,可以看看是否有上物化處理的可能。以便減低進入生化系統(tǒng)的有機物濃度。
4.鐘蟲要在你負荷穩(wěn)定后才會出現(xiàn)的,而你的工業(yè)廢水性質也有可能不會出現(xiàn)鐘蟲的。
問題24:我們是制藥廢水,采用生物膜接觸氧化法,zui近培菌,污泥量有點偏少、原生動物也不多,怎樣能迅速提高污泥量和污泥活性呢?
回答:
1、能夠提高到多大的污泥濃度,主要取決于進水有機物濃度。通常可以通過降低排泥量和曝氣量來提高污泥濃度,當然,前提是不過于影響出水水質。
2、如果要加快污泥濃度的提升,在保證操作正確,參數(shù)控制的情況下,通過外加碳源可以較快提高污泥濃度,但缺點是維持這個污泥濃度需要持續(xù)投加碳源的,這個成本要考慮。
3、你的工藝是生物膜法,如果要泥、膜共生的話,比較難以平衡,所以污泥濃度低些,我想也不會太影響你的出水水質的。
問題25:我廠zui初設計工藝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生活污水。設計處理量為2000立方/天,實際收水量只有800左右。經過改造,把原來的水解池的zui后兩個池子加裝攪拌器改成了缺氧池和厭氧池,現(xiàn)在的流程是調節(jié)池—水解酸化—缺氧池—厭氧池—接觸氧化池—沉淀池—出水,回流進入缺氧池。由于水解池里面的填料已經*損壞,所以水解池已失去水解作用。由于前段時間有大量泥漿水進入,造成污泥中砂粒大量積累,把泥漿水截流后已進行大量排泥。目前出水TN,NH3-N超標,而且去除率很低只有15%的樣子。SV30不超過10%,且上清液朦朧,有細小的污泥顆粒無法沉降。出水色度偏黃色。SVI值只有15左右。生物接觸氧化池在進水期間連續(xù)曝氣,DO在1.6-3.6之間。現(xiàn)有如下問題: 1、 我廠現(xiàn)行情況是否存在污泥老化的問題?或污泥中惰性物質含量是否過大? 2、 污泥顆粒細碎,SVI值過低如何解決? 3、 由于實際收水量不足設計值的50%,因此每天有8小時左右的停水期,如連續(xù)曝氣必會造成曝氣過度導致污泥老化解體,但我廠實行停水期曝氣40分鐘停止20分鐘的運行方式時,早上生物接觸池前段污泥有色澤暗淡的情況。請問我廠停水期的曝氣方式是否合理,應如何運行才能更符合要求?4、 由于目前出水及污泥性狀不好,我廠有換泥的思路,即大量排泥后再投加改良奧貝爾氧化溝工藝的脫水污泥進行訓化培養(yǎng)。請問,是換泥還是通過改變運行方式優(yōu)化污泥性狀能更快一點恢復出水達標? 5、 我廠進水瞬時量為55立方/h左右,但回流全開只有25-30立方/h的樣子。請問,回流比是否過小,如果增大回流到*,是否對TN的去除有明顯提高
回答:
1、你已經大量排泥,就不存在污泥老化問題了,確實是污泥中惰性物質過多了。
2、問題還是在于你的排泥瞬間量太大,遇到這種情況要綜合分析后連續(xù)均勻的排泥,不可以一下子排出太多的。
3、停水期間在進水有機物濃度不高的情況下,原則上不曝氣的,你可以停2小時開10分鐘運行,這樣也可以節(jié)約電費。
4、這個意義不大,弄不好還會失敗,還是逐漸排泥的方式來恢復比較好。
5、加大回流是在總氮高是對應的方法,你的問題應該不在這里,所以,回流加大與否,意義不大,更何況你的高流量是瞬間高流量,不具有代表性。
問題26:我廠是水解酸化加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現(xiàn)NH3-N和TN總是不能達標,出水NH3-N在20mg/l.TN在30mg/l左右,去除很低.生物接觸氧化池DO在0.6-1.5mg/l, 經檢查生物接觸氧化池里面的填料有部分脫落或損壞,填料上的生物膜掛膜情況不是很好,生物膜很薄,掛膜面積只占半軟性填料的1/3.因此請問, 1、如何在保有其它出水指標不惡化的情況下,恢復掛膜,具體如何操作?(DO、回流、進水量應該如何控制?) 2、鏡檢生物膜上有大量累枝蟲和鐘蟲,同時還附著很多的水蚯蚓,請問這是否正常? 3、另,我公司還有一廠,采用一體式氧化溝工藝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出水NH3-N較低,但TN總是在20mg/L左右徘徊,檢測氧化溝出水DO值2mg/L左右,回流比150%的樣子,厭氧池DO在0.3以下,我判斷是回流比過大,導致回流污泥在厭氧池停留時間過短,從而造成污水反硝化不佳,此思路是否正確?4、氨氮在經過硝化菌硝化為硝酸鹽、亞硝酸鹽后,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大量存在于水中還是被吸附在污泥菌膠團上?
回答:
1、首先你得工藝對除氮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就掛膜來說,很大程度決定于你的廢水水質,水質好,則掛膜快,反之則慢。掛膜時,曝氣不要太劇烈,否則容易被不斷沖刷掉?;亓鞯脑?,沒有什么特別要求,進水量處于掛膜階段自然是逐漸提高廢水量和負荷為主。
2、你的鏡檢提示,膜已穩(wěn)定,這里要說明的,掛膜厚薄不是判斷是否掛膜OK的標準,2毫米的膜實際處理效果也應該達到要求的。
3、氧化溝工藝相對來說對脫氮除磷的效果要好于接觸氧化法的,你的氨氮去除OK,但總氮不低,說明好氧段的硝化作用OK,但反硝化不理想,這個看看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是否合理,如果偏低,則去除率就不高了(看看進水碳氮比判斷)。至于回流比過大,導致停留時間不足的問題,我想不是關鍵因素,如果反硝化菌活躍的話,這個回流比過去也是可以處理OK的。
4、你所說的2種情況皆有。
問題27:制藥原料藥廢水,我們是氣浮+生物膜接觸氧化,之前系統(tǒng)運行正常,連續(xù)幾天做SV30時,發(fā)現(xiàn)污泥很細小,污泥沉降性能很不好,污泥量由原來30%減少至15%,鏡檢沒有什么生物,只有此形狀Ω的尸體(下邊兩個角是向下斜的,像吸球),上清液渾濁,終沉出水發(fā)白,好氧池負荷偏高。再介紹一下進水情況:zui近兩個月進水水質變化較大,新車間產生的DMAC二甲基乙酰胺的污水大量進入系統(tǒng),調節(jié)池COD變?yōu)樵O計值的2倍多(2000PPM變成5000PPM),進水量稍微減量的情況下運行了兩個月。 1、請問我們的情況(出水白、好氧池負荷偏高、微生物死亡)現(xiàn)在是污泥中毒還是進水負荷過大? 2、是否需要重新清池換泥還是加營養(yǎng)慢慢培養(yǎng),水解池泥很多,能排點到好氧池增加泥量嗎?
回答:
1、制藥廢水,應該知道,很多藥品是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就像抗菌素可以殺死病菌一樣,你的生產發(fā)生變化, 導致進入系統(tǒng)的廢水含有了抑制微生物的成分,這個從你的原生動物變化,出水發(fā)白,顆粒細小可以很清楚的印證了。
2、不需要更換污泥,否則,你的系統(tǒng)回復時間更長。正確做法如下: 1)源頭盡zui大努力降低進水量和消減污染物含量(抑制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成分的部分) 2)加大排泥力度,因為你有生物膜,可以將先把大部分的污泥排出,這樣有利于新污泥的形成, 促進沖擊的抗擊力 3)加大曝氣,進一步促進新生活性污泥的形成,也有可能使污染物排入大氣而降低對污泥的影響。
問題28:接觸氧化工藝,內置彈性填料,進水COD為30左右,忽略進水(就是不進水),用的是濃糞水+生活污水廠的污泥濃縮池里的泥(一天2車,一共拉了5天污泥),一直在悶暴,現(xiàn)在污泥發(fā)黑,加大暴氣,還是發(fā)黑,發(fā)現(xiàn)了里面有曝氣頭壞掉,曝氣向上涌(噴),SV30=35 ,我沒有把池子加滿,只是剛好末過填料,加完污泥,悶暴4天了,COD從900多降到350,昨天上午上清液COD350,今天也是350,怎么辦啊?我能加的有葡萄糖粉,磷酸2氨,尿素,面粉像這種情況掛膜要多久???現(xiàn)在污泥沉降的比較快,繼續(xù)悶曝么?
回答:
不要持續(xù)悶曝了,否則沖刷厲害了,掛膜初始階段會比較困難
問題29:我們采用氣浮+生物膜接觸氧化,zui近氣溫高,產生的污泥量過多,板框壓濾機跟不上,我想問:有什么方法能降低污泥產生量?
回答:
污泥來自物化段的話,可以就污染物產生源頭看看是否可以減低SS的量,如果是生化段的話,要考慮沖擊負荷導致生物膜剝落。
問題30:我們是制藥廢水,采取接觸氧化法工藝,處理量一天200噸,現(xiàn)在調試有一個多月了,冬天溫度低,生化池溫度始終在12度左右(條件所限,生化池沒有加熱及保溫措施),做SV3O水解20%,好氧12%,沉降性好,上清液清澈,出水也可以?,F(xiàn)在的問題是好氧池SV30怎樣提高到20%以上?我想采取的措施您看對不對?(1、采取間歇曝氣,白天走水不停曝氣,晚上不走水停曝氣2、投加葡萄糖、尿素、磷酸3、加大回流力度,嚴禁排泥)?
回答:
應該是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決定了你的MLSS值,而改值的高低決定了你的SV30,在進水有機物濃度不高的情況下,我覺得沒必要去提高SV30,否則你的出水會變得渾濁的。
環(huán)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