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MB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閱讀:660 發(fā)布時間:2020-6-30MB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簡介
MBBR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及處理方法,由以下處理單元依次連通:格柵化糞槽、厭氧池、好氧池、沉淀消毒池,其特征在于,處理單元之間具有進出水管,各個處理單元均具有排泥管、排氣管,厭氧池、好氧池具有曝氣系統(tǒng)和回流系統(tǒng),各處理單元出水均采用三角堰,所述格柵化糞槽進水管輸入端設于設備外部,進口深入柵前格柵化糞槽底部;格柵化糞槽與厭氧池連接,厭氧池進水管通入池底部進水,厭氧池填料區(qū)填加固定化載體和生物海綿鐵填料;厭氧池與好氧池連接,好氧池進水管通入池底部進水,填料區(qū)填加固定化載體和生物海綿鐵填料;好氧池與沉淀消毒池連接,進水管進入沉淀池中部,池底污泥區(qū)設有45度坡腳;沉淀池與消毒池連接,進水管進入消毒池底部氯片消毒,上部出水管出水。
工藝級別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tài)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tài)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經過格柵或者砂濾器,之后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淀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后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干燥設備后,污泥被你好后利用。
工藝流程
MBBR廢水及生活污水,經預處理達到接管標準后,沿市政污水管網匯入該污水處理廠提升泵房的集水井。集水井前面設機械格柵用來去除污水中大顆粒的懸浮物(SS)及漂浮物,以預防后續(xù)水泵、管配件及管線的堵塞現象,進而有利于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污水進提升泵提升后通過細格柵進入旋流沉砂池。
在生化處理前放置流量計,對污水進行計量并平衡2組生化處理系統(tǒng)的處理水量。生化處理系統(tǒng)采用A2/O工藝,生化池出水進入生化沉淀池。污水在生化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上清液進入***沉淀池進一步處理,污泥進入生化污泥配泥池,并通過污泥回流泵回流***化池前端,剩余污泥定期排入污泥貯存池。
污水自流進入深度處理的***沉淀池,在混合反應區(qū)內靠攪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藥劑和原水的快速凝聚反應,然后***流反應區(qū)進行慢速絮凝反應,以結成較大的絮凝體,礬花慢速的從預沉區(qū)進入到沉淀區(qū),使大部分礬花在預沉區(qū)沉淀;再逆向流到斜管沉淀區(qū),將剩余的礬花沉淀,進一步去除COD、NH3-N、TP,澄清液通過集水槽收集進入二次提升泵房。
污水經深度處理提升泵站提升后進入纖維濾池,進一步去除SS,出水經紫外線消毒殺菌達標后排出。深度處理過濾設施定期進行反洗,反洗水自流***水池。出水主要采用重力自流排入老夏港河,當洪水季節(jié)外水位較高,無法自流排放時,啟用出水泵將出水提升***水壓力井排出
控制柜操
mbbr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手動控制:通過面板上的旋鈕開關轉換到手動狀態(tài),由手動控制泵、風機、格柵的開啟和關閉,使用手動控制一般為初步調試檢修、短暫試運行。設備長期運行不得使用手動控制。設備停止不用時,應關閉柜內漏電開關,切斷電源。
項目質量管理制度
(1) 施工技術準備管理
1) 開工前必須進行圖紙會審,要做好會審記錄,并作為指導施工和竣工交工資料之一,不得缺少。
2) 工程開工前技術負責人要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作好交底記錄,不進行技術交底的不準開工。
3) 試驗檢驗部門要及時、準確地提供原材料試驗或檢驗報告,經技術主管審核后,方可發(fā)出。不能單獨進行試驗、檢驗的項目要及時委托有關部門進行檢、試驗。
4) 重大質量事故處理,要經技術部門或技術負責人核發(fā),未經技術審批的,不得私自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