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桿加工成顆粒機器生物質基本上由糖類、淀粉蛋白質、油脂、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它們屬于可再生資源,與逐年減少的化石燃料不同,可以年年產(chǎn)生。生物質在400℃下70%~80%的組分可揮發(fā)分解逸出,而煤在
玉米桿加工成顆粒機器的固體成型是為了防止物料反彈回原來的形態(tài),使其維持一定的形狀和強度,壓縮過程不需要添加任何粘合劑,屬于纖維料的物理成型,從秸稈、木屑等生物質的組成來看,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以及樹脂、蠟等成分組成。在構成生物質的各種成分中,木質素被普遍認為是生物體內(nèi)固有的、的內(nèi)在黏合劑。在常溫下,原本木質素的主要部分不溶于任何有機溶劑,但木質素屬于非晶體,沒有熔點但有軟化點。當溫度達到70℃一110℃左右時軟化,黏合力開始增加,此時在外部施加一定的壓力,可使其與纖維素、半纖維素等緊密黏接,同時與鄰近的生物質顆粒互相膠接在一起。成型燃料經(jīng)冷卻降溫后,強度增大,即可得到燃燒性能類似于木材的棒狀、塊狀、顆粒狀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

?
玉米桿加工成顆粒機器生物質基本上由糖類、淀粉蛋白質、油脂、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它們屬于可再生資源,
與逐年減少的化石燃料不同,可以年年產(chǎn)生。生物質在400℃下70%~80%的組分可揮發(fā)分解逸出,而煤在
800℃下僅放出30%的組分,因此將生物質轉換為氣體燃料比較容易。另外,與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質類物
質含碳少,產(chǎn)熱值低,但由于比化石類燃料的含氧量幾乎高1倍,反應活性高,這也是目前將生物質氣化生
產(chǎn)生物質燃料的可行性原因之一。
較低的含硫量使得其在燃燒過程中比較清潔,對空氣污染少,除了稻草和稻殼等含灰分較多外,生物
質的灰分含量普遍較低,開發(fā)利用過程中容易控制。但是生物質的營養(yǎng)成分較低,質地粗糙,適口性差,
像秸稈類資源在反芻動物的飼料利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目前國家之間以及國內(nèi)不同的地區(qū)間地質地貌等諸多方面的差異,生物質資源比較分散,
存在著分布不均、收集困難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