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自然—納米技術》上報告稱,他們研發(fā)出一種維持毒素結構的疫苗會改善疫苗效果。
在未激活毒素基礎上研制出的疫苗通常用來在不會導致病人病情加重的情況下,刺激產(chǎn)生針對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的免疫反應。一般我們利用化學手段或者加熱方式讓毒素失去活性,但是,這可能導致其結構改變,從而讓疫苗失效。
LiangfangZhang等人設計出一種方法,可通過采用外覆蓋血紅細胞膜的納米粒子捕捉毒素的方式保留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毒性結構。捕捉過程可保證毒素的毒性被中和,且仍然維持其誘導免疫反應的功能。
Zhang等人將上述方法獲取的含有已失活毒素的疫苗與對照疫苗分別注入小鼠皮膚中,對比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他們發(fā)現(xiàn)用納米粒子研制的疫苗比對照疫苗產(chǎn)生更高濃度的抗體,所產(chǎn)生的抗體對中和毒素也更有效。在此效率提高的影響下,注射對照疫苗的小鼠成活率為90%,而注射新疫苗的小鼠成活率達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