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恒遠環(huán)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全自動二氧化氯發(fā)生器>> 東莞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桃花朵朵
浙江定制二氧化氯發(fā)生器-二氧化氯發(fā)生器隨心訂
東莞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應用于煤氣廢水(含高濃度酚類物質)治理中,對二氧化氯投量與COD的比例關系、反應時間對酚類物質去除的影響、反應過程中二氧化氯的消耗與ClO2-的形成做了比較。結果表明,在煤氣廢水中的COD與ClO2的濃度比為5.5,反應進行30min后,可以使廢水中可降解的酚類物質基本去除。GC/MS表明,在處理過程中基本沒有氯代有機物生成。
二氧化氯可以有效去除煤氣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在實際廢水處理工藝中,如果在生化處理之后輔之以化學氧化,處理出的水就可以滿足循環(huán)冷卻水的要求,這不僅達到了廢水處理的目的,而且使廢水得到了回用。
六、東莞二氧化氯發(fā)生器在石油污染地下水治理中的應用
利用二氧化氯作為氧化劑,并結合曝氣、微生物技術及水利截獲技術使地下水中油類污染物的濃度較大程度地降低。
七、二氧化氯處理醫(yī)院污水
醫(yī)院污水消毒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漂白(或漂白精)、次氯.酸鈉、臭氧和二氧化氯等。用二氧化氯和氯氣對照處理醫(yī)院污水,進行消毒處理實驗,考察二氧化氯對醫(yī)院污水地處理效果,得出以下結論:
1、二氧化氯對國家規(guī)定的消毒劑鑒定菌種的殺滅效果是顯著和高效的,符合國家衛(wèi)生部的規(guī)定要求。
2、二氧化氯對醫(yī)院污水中分離鑒定出來的非致病菌和致病菌的消毒效果明顯好于。
3、二氧化氯可在pH=3.0-9.0范圍內有效殺滅醫(yī)院污水中的細菌(含大腸桿菌),而氯氣只有在中性條件下才達到滿意效果
4、二氧化氯對醫(yī)院污水中COD和BOD5的去除效果優(yōu)于。
5、 5、建議二氧化氯處理醫(yī)院污水的運行參數(shù)是:投量30-50mg/L,作用60-120min;在此條件下,處理后污水細菌總數(shù)均可達到GB48-83國家醫(yī)院污水排放標準和GB8978-88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八、東莞二氧化氯發(fā)生器處理印染廢水
印染廢水中助劑和漿料占廢水COD的70%以上,而染料只占COD的10%左右。但是,染料形成了印染廢水的主要特征之一——高色度。二氧化氯作為一種具有強氧化性和氧化過程中很少有有機鹵代物產生的氧化劑,用于處理印染廢水,在適當條件下,具有很好的脫色效果,無返色現(xiàn)象,處理后的出水COD等指標能達到國家GB8978-88排放標準。
九、二氧化氯用于殺滅成熟斑貽貝
斑貽貝出沒于構筑物進水口和管線引起生物淤塞及其相關問題。二氧化氯是一種有效的殺菌劑,與氯氣相比,它在低濃度和接觸時間內成功地殺死貽貝。在美國已成功使用二氧化氯消除成熟的斑貽貝侵蝕。
十、二氧化氯在注水采油中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某些油田采用在常規(guī)酸中加入二氧化氯的方法處理地層和注水管線的堵塞收到了明顯效果。
二氧化氯是一種*的氧化劑,它可優(yōu)先將FeS氧化成水潤濕性的氧化物,溶解了的鐵被酸中的添加劑螯合,酸化產生的硫化氫被氧化成SO42-或SO32-,因此不會產生FeS的再沉淀問題。二氧化氯也*氧化堵塞巖層的有機生物質合任何聚合物殘渣,因此在常規(guī)酸中添加二氧化氯能有效地解決井眼周圍地巖層損害合注水管線中的淤渣問題,從而提高注水速度,降低壓力,增加生產能力。
一般首先確認源水是地表水,還是深井水。對于深井水,一般按0.5~0.8ppm二氧化氯/噸水濃度投加藥劑,而對于地表水則一般按0.8~1ppm二氧化氯/噸水濃度投加,對污染嚴重的地表水按1~1.5ppm二氧化氯/噸水投加。
投加方式主要取決于水廠生產方式,如屬連續(xù)生產型,可根據(jù)投加濃度和水量大小連續(xù)投加二氧化氯,若水廠為間斷生產型,可在生產期間投加藥劑,但需注意每天供水前,首先開機投加二氧化氯。
3、二氧化氯發(fā)生器選型
以氯酸鈉為原料的二氧化氯發(fā)生器,因運行費用極低,產生少量氯氣與二氧化氯協(xié)同殺菌、消毒,且避免ClO2¯根的吸入對人體產生的負作用而被我國許多水廠所歡迎。
0.5~1(克二氧化氯/噸)×zui大水量(噸/小時)=選用規(guī)格(克二氧化氯/小時)
恒遠牌二氧化氯發(fā)生器用于飲用自來水消毒,安全無毒,消毒殺菌效果明顯,不污染水質,而對水中氨氮、亞硝酸氮、鐵錳有明顯去除作用,使用成本低廉,不僅使出廠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而且使水質質量得到很大提高,滿足了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用水的需求。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